日前,为了配合中国高清电视的推广普及,以及对于全国几个高清试验基地(即高清电视频道)摄影棚改造工程的开展,在湖南卫视召开了高清电视在实施过程中对于灯光,视频,场地等多方面的新的技术要求及改造方式的论坛会议。上海风向公关的创意总监列席了论坛会议。

随着电视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图像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即高清晰度的电视画面和优质的音响效果,但在日常节目审看中我们仍会发现有些节目的图像质量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清晰度差、图像灰暗、无层次、彩色保真度和一致性差、灯光效果差、白限幅、音量忽大忽小、音质差等等。而现在很多的家庭在购买电视的时候都会选择数字高清电视,可是如果没有相应的数字高清的频道,数字高清电视就会沦落为一个单纯的DVD播放的窗口平台,这对于每一个电视文艺工作者来说不能不是一个悲哀。所以电视频道从SDHD,暨电视频道有低清到高清的转变势在必行。

可是一个高清电视频道的出现,不是单单购买一台数字高清的摄像机那么简单的。数字高清的摄像机,不过是一个视频捕捉的媒介而已,一个高清频道的出现,空间,灯光,舞美,甚至音响都很多方面都必须满足条件,只有满足了种种条件,一个新新的高清电视频道才有可能出现。

1.改造演播室空间高度

高清演播室与传统演播室对电视灯光的影响反映在许多方面,首先区别于电视的取景方面。传统演播室的取景横竖比为4:3(即1.33:1),高清演播室的取景横竖比为16:91.78:1)。实际证明,宽银幕更适合人眼的视野范围,而且16:9的荧屏画幅已成为国际HDTV(暨高清电视)的统一标准。因此作为高清演播室的布光设计首要考虑的是取景范围比传统的演播室要宽出近1/3,这对演播室的布光产生很大变化,相应灯位设置要顾及到传统画面外的东西可能在高清中在画面内出现,以前不影响画面的光效可能就有了影响。认识到上述因素,解决的首要问题在于灯光设备的高度。而一般的传统演播室风管安装在屋架的桁架之下,可利用空间高度8.8m,灯光渡桥离地仅为6m,严重影响高清演播室对层高的要求,所以在进行高清演播室的改建过程中,可以把风管改到屋架桁架中走,拆除原灯光渡桥,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演播室的空间提高到了11m,取景增加到近20m,满足了高清演播室对层高的要求。一般的传统演播室为双马道,下层马道离地4.6m,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天幕及黑幕的安装高度。为了取景及称重考虑,拆除下层马道,这样上层马道的地标高8m可以满足天幕的高度。而经过了拆除马道的过程,除吨可达40T左右,减轻了原结构的负重,为灯光系统的改造方案实施奠定了基础。

2.改造演播室的灯光系统

其实传统摄影棚向高清摄影棚的改建,最大的问题是灯光系统如何改造。HDTV制作完全要从传统的SDTV制作中得到改变,其根本的是灯光照度、光比、照明方式等问题。

HDTV数字摄像机的感光灵敏度大大提高(目前已达到普通的3倍),对照度要求大大降低。传统演播室设计照度为15002000lx,而目前CCD数字摄像机在500lx照度下即可很好工作。因此,高清演播室对照度的要求一定是低照度、高均衡;我们采用了比传统演播室多3倍的ADB柔光灯来解决低照度、高均衡的要求。在光比方面,HDTV摄像机的像素是标清摄像机的2倍,超过电影的清晰度,它的宽容度也超过了电影胶片。目前HDTV摄像机的亮度变化范围是8级光圈,相当于对比度250:1,即250:1对比度的动态范围用于正常拍摄,其余2.5级用于表现高于正常值6倍的高亮度。因此,HDTV在正常范围和高亮度范围方面,都高于胶片与标清摄像机。这样就给高清演播室的灯光提出了高于电影层次和清晰度的要求。如果电影以130:1的图像对比度条件下的照明光比为7:1,传统电视以30:1的图像对比度条件下的照明光比为2:1的话,HDTV 250:1的图像对比度的照明光比将达到8:1。大量的中间层次将显现出来。从3:1直至8:1的光比条件下,在灯光系统设计中一方面增加设置灯位数量的基础上,必须要求调光师在实际运用上用减法而不能用加法。

在灯光系统配置方面,可以采用了ADB Eurodim全数字调光立柜,903kW455kW的两种;此种调光立柜广泛应用在英国的BBC电视台。采用ADB PHOENIX 5 LIGHTING CONSOLE-360-2048 CHANNELS全数字调光台以实现在录制节目过程中实时跟踪变化。

在灯光布光方面,可以采用沿30m长方向为主布光方向的方案。采用多功能复合电动水平吊杆与景杆,这是演播室近年来采用的最新型灯具悬吊装置,为满足高清布光的一些特殊需要,要求复合杆提升重量>500kg,总共配置灯杆34道(每道灯杆预留6路调光、2路直通、2路电脑灯)、天幕灯杆10道、景杆11道。简单的说,就是必须增加灯杆的数量,以满足多灯数的需求。

当然,从SDHD的过渡将是一个漫长的时期,在这过渡期间,不但要作好HD的资料积累工作之外,而且SD的制作还是很频繁的,因此,灯光布光方面在满足HD制作的同时兼顾了SD制作布光。具体解决方案是在多功能复合电动水平吊杆上,加升缩垂直吊杆。在灯具配置方面,由于高清演播室要求的照度与均匀度都较标清演播室要高,这是目前高清摄像机所决定。这次配置的灯光有聚光灯、柔光灯、回光灯、天幕灯、地幕灯、成像灯等,特别是采用柔光灯做基本光和辅助光来达到照度与均匀度的要求。面光、顶光、侧光、逆光、背景光、追光、色光、电脑灯、激光灯的巧妙运用能烘托电视画面的整体气氛,但运用不当则会对电视节目的技术质量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整体上使得画面灰暗、发雾、不透亮、清晰度差、明暗无层次、缺乏纵向空间。细节上,面光不够影响人物的肤色、太强又易超幅;不适当的效果光加到脸上看起来会感到不舒服;同色的光打在服装上会使清晰度下降。背景光低容易造成色度超标,高饱和度的黄色、青色容易使色度超标。电脑灯一晃视频幅度就超标,色灯一照色度就高。在综艺节目的灯光设计中,LED大屏幕的使用以及数字电脑灯带来的色温平衡——既解决人物的面光问题,同时也使电脑灯的色彩得到很好的还原,这些都是我们在节目录制中应避免和注意的问题,这就要求灯光设计师既要了解电视节目技术标准,又要从电视美学、电视光学的角度合理用光,色温、照度要符合标准,力求使画面清晰透亮、色泽明快、肤色还原好、有景深、层次丰富。

3.加强对于舞美的重视

随着液晶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的介入,我们的电视节目制作理念发生了新的变化。作为电视画面的主要组成部分——舞美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舞美设计不再是一个固定空间、固定色彩的固定画面效果,取而代之的旋转舞台、升降吊景、翻板布景、移动景片等大量可变性舞美设计已广泛出现在大型综艺晚会中。声、光、电的紧密结合和现代科技的应用也使得彩幕、水幕成为主要造型语言,创造了动感的空间,丰富了电视画面可视性。而在灯光照明设计上,灯光也从原来的“幕后”走到了“台前”,电脑灯、光束灯、激光等新型效果灯有型的排列变化,已直接参与了画面构图,灯体以及借助烟雾形成的光束和五彩缤纷的光环都成为摄像机捕捉的画面内容,灯光和舞美设计相辅相成,在国外甚至已经出现了光雕塑,光舞美一说。

而且因为高清视频节目的出现,舞美布景上一点小小的瑕疵都会很清楚的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景不够,灯来凑;景不好,烟来保”的观念必须摒弃。因为舞美的观众大多是远观,不像展示那样观众可以近距离的接触,甚至可以直接用手摸到景片,所以舞美的道具制作一般会比较的粗糙,收边,倒角,贴面,这些局部的调整,在舞美制作上一直不是很被重视。

4. 重视声音对节目的整体效果

美国和法国研究人员近日发布报告说,人的视觉系统能利用周遭声音以看得更清楚,听觉系统能处理外界光线以听得更明白。

研究人员以猴子为实验对象,训练它们寻找屏幕上的闪光。光线明亮时,猴子比较容易找准屏幕上的闪光区域。光线昏暗时,猴子需要耗费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任务。然而,当昏暗光线与短促声音同时出现时,猴子便能迅速确定屏幕上的闪光区域。

研究人员对49个负责处理初级图像的神经元加以研究,发现这些细胞在到声音时反应较快,与到明亮光线时的反应相似。研究人员说,这表明大脑负责视与听的两套系统存在直接联系。人和一些动物的感官细胞的确可以有选择地处理不同知觉。盲人不能利用视觉系统去看,却可以用它去。因此,盲人往往听力较好,聋人大多视力较佳。所以一个高清频道的出现,声音质量的提升也必须得跟上。

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因题材和制作方式不同,对于声音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对于纪录片和专题片而论,为了在技术水准上能够与世界接轨首先就必须要重视节目国际声和立体声的制作,要认真对待客观存在的背景声。毫无疑问,在电视节目中,人们对于声音的要求不仅仅只是满足声音对画面的配合,更重要的是孜孜以求声音融合画面的艺术和技术的探求,即:清晰度、平衡度、柔和度、明亮度、丰满度、力度、声画同步、立体感、空间感和现场感等等。而声音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受现场录音质量(如声音失真、反馈啸叫、交流声、噪声大、环境声大、音乐和效果声混合比例不当等)的影响。所以前期声音录制对话筒的选择、话筒的摆放、音量的大小以及音质的好坏对节目后期制作是至关重要的。    

录音师在追求艺术效果的同时还要兼顾技术指标。首先要用标准1KHz正弦信号对音频通道进行校准确认,校准电平为-20dBFS,对应的模拟信号电压电平为+4dBu。录制中录音师与指示的动态范围是否符合标准:节目电平最大值不超过-6dBFS(通常节目电平在-9dBFS以下),语言电平最大值不超过-12dBFS。过去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往往只重视画面质量而忽视声音质量,常常出现电平过大而失真,幅度太低不清晰或没有力度,配音和配乐电平比例不合适以及声画不一致,这些都应该认真加以对待,掌握合适的动态范围,不能忽高忽低,使声音柔和、饱满、清晰、洪亮。

5. 加强对节目前期质量的控制以及对设备的把握

高清的电视频道,高清的摄像机当然是必须的,可是人的因素同样总要。

节目拍摄时,摄像人员在注意光线运用、构图、曝光、同期声录制等四个方面的同时,还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拍摄场景调整不同的拍摄参数。源头若不好,后边就很难弥补了,所以要把好摄像机这一关。为了维持自然电视图像品质,很重要的一点是摄像前要仔细调整摄像机。随着高清摄像机的大量使用,对我们技术人员和摄像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景物聚焦、拐点校正、伽马校正、轮廓校正、白切割校正、黑白平衡的调整以及参数设置等,保证各摄像机的色彩还原性和色彩一致性,使各机位肤色、色彩一致,镜头间切换时没有相位跳动和色彩差异。在满足艺术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好黑电平幅度和全电视信号幅度,充分利用动态范围使图像清晰柔和富有层次感。否则稍不注意,拍出来的片子就会暗部无层次、高光处超标或限幅、画面模糊不清,根本体现不出高清的特点,说不定还没有标清摄像机拍得效果好。

我国将在2015年基本停止模拟电视信号的播出,全面实现数字高清信号的有线、无线和卫星播出。因此,高清数字频道的出现势在必行,从SDHD的转变,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空间,灯光,舞美,音响,视频的一起跟进,中国的高清时代才会到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东路8号锐创国际中心A座20层

    邮编:100102

    电话:010-847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