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晚上,《司岗里的呼唤——本真与前卫的对话》多媒体打击乐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世界首演。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团与云南省沧源县的村民和原生态歌手们,用各自的音乐与肢体语言,进行了一次颇有意思的前卫与原生态对话。上海风向积极组织员工观看了演出。
“司岗里”源于佤族史诗,含义为孕育生命的葫芦、山洞等意思。上海音乐学院作曲家多次深入云南沧源县佤族自治县,采集素材,创作了这部融当代作曲技法和原生态音乐、以及多媒体声像技术于一体的演出。
整部作品分《苍》、《动》、《进》、《和》四个篇章,将带领观众走进司岗里,聆听魔巴祈祷的吟诵……为了使得这次的演出更加原汁原味,晚会特意邀请了16名佤族人上台,与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团的年轻乐手们一起, “用魔巴(佤族巫师)的吟诵、歌手的咏唱和表现劳动的欢乐歌舞,展现了少数民族的率真性情和前卫与本真的文化碰撞。整台音乐演出形式新颖,制作精良,体现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上海风向在工作之余,借高雅演出熏陶自己的艺术细胞;同时,大家不放过一丝学习的机会,在现场观摩过程中,对舞台效果、操控系统、演出流程进行了探讨,为今后的各项工作积累更多的活动经验和思路。

《司岗里的呼唤——本真与前卫的对话》演出现场